读写营第八期第二讲 | 用正确的方式,开启写作之路

昨晚等到了新一期讲义,今天抽空看完了。上期讲的是读书,这一期是写作。对于写作者来说,读书是输入,而输入的目的则是为了更好的写作,输出有质量的内容。通过这一期内容,我了解到张老师在完成一篇篇优秀文章背后,所做的大量工作,也给了我一些启示。下面结合本期内容,以及作业要求,进行关于写作的体会和复盘。

一、课程心得

本期课程,张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过程,我仿佛看到一个工艺大师在制作一件艺术品,先做好一系列的准备,然后开始动工,有了大概形状,继续在细节上打磨修改,再反复几次之后,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就诞生了。

张老师在文中所提到的,就是这样一种专注而细致的“工匠精神”,将每一个步骤都做到位,在每一次完成作品中,不断提升自己的造诣,作品会越来越好,技艺也不断提升。

个人觉得,张老师分享的写作经历,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和实践:

(一)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再写。其实写作是自己内心表达欲望的宣泄,当我们摆脱了学生时代那“命题作文”的桎梏之后,可以写作的东西,就变得宽泛而随心所欲了。所以,想写什么就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写,该写些什么。只有将这些问题回答清楚了,就说明表达欲望足够,内心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想写的冲动,这时候再去写,势必能让自己带着愉悦的心情,强大的动力,饱满的状态,开始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诉诸于笔端。

(二)把节奏降下来。一篇好文章是需要千锤百炼,反复修改才能得到的。好的写作应该是慢工出细活的事情。想要得到一篇好文章,最好不是一气呵成,而是减慢速度,拉长写作时间,这样就能不断反复去思考写作内容。张老师的讲述,让我想到了“视网膜效应”,当你脑子装着写作内容,在不写的时候,看到写作之外的其它东西,都会与自己的写作内容相连接,灵感就是这样迸发出来的。慢下来了,文章就会在日常有意无意收集素材过程中,让内容越发充实。

(三)在反复修改中让文章越来越好。不仅是被张老师提到,在我看到很多写作相关书籍和视频中,都在反复提及:好文章是改出来的。一篇文章诞生后,总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。作者本人只是当局者迷的态度,可能当时是自我感觉良好,可在写完之后,回过头再看,却一定能看到瑕疵。何况一直写作都只是站在局部位置,审视某一段文字,而写完之后的检查却能站在全局去俯视,相当于是“上帝视角”去看,这样自然会看到很多问题。那么就应该从字词句表达,到文章的整体布局,去为文章润色。也许没有真正的完美,至少在不断去删改和完善中,文章会无限接近完美。

(四)素材就在身边。个人能写的最好的内容,一定是自己最熟悉的,而这些就是自己的职业和生活,当那样一个工作和生活环境包围着你,影响着你,你自然会产生很多想法,把这些东西变成自己笔下的文字,势必能写出很多内容。对于每天的经历,自己最有发言权,当然能写出最佳的感受。而且就每天所接触到的事物,只要有一双慧眼去观察和收集,其实能发现很多,是写不完的。那么最好就是从自己身边的经历写起,以此来提升技能,丰富阅历,慢慢就能写出更多吸引人的佳作。

以上是我本人对课程粗浅的理解和盘点,有些主观上的“想当然”,不过有张老师的讲义在,总是能有个参考去加深理解,并融入自己的写作思维和写作方法论里。

二、复盘我的写作

(一)简单说说我的写作经历

大概是十年前,我开始从事文职类工作,但单位上需要我写的东西,大多以应用文为主。好在要求不算太高,我也勉强能应付。而我也算是个文学爱好者了,平常看到优美的文字总会看看,还时不时会写一段文字发表在社交媒体账号上。大概是五年前,可能是不断积累量变之后的质变,我感觉好像突然顿悟了,知道写作应该有逻辑,讲条理。那以后的文章,交上去基本上能一次过关。自己写出来的朋友圈,或者散文,也通顺,用词更丰富,表达更严谨了。

在19年初,我突然觉得是否应该尝试每天练笔,来精进自己的写作水平,而且几年前仅仅坚持一周就放弃的简书日更,是否该重新开始呢?但我没有勇气,知道自己的文字依旧拿不出手,于是就开始了长达两年的“闭关修炼”,哪怕确实质量不高,但我还是敝帚自珍,认真完成每天的写作任务。或许是因为封闭未发表,我不担心因为写得差,而被人嘲笑,也就放心大胆去写。两年里,甚至直到现在,没有一天间断千字以上的写作练习,从坚持三个月后的无话可说,语无伦次地咬牙坚持,到最后终于不再担心不知道写什么,反而是只要将手放在键盘上,就能下意识去爬出很多文字。

前年到去年,我渐渐明白只要不是日志,就应该将文字放出来,让更多人看到,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传递给别人,得到别人的反馈,否则就永远不知道自己到底什么水平,也就不会进步了。所以我从闭关中走出来了,在某社交软件,还有头条,抖音,简书上发表内容,到这时候我才觉得,自己能得到很多肯定,而基本上没有多少批评反对的声音,加上自己的文章被伯乐推文,这让我建立了写作的信心,也间接印证了几年的练笔,终究还是看到了效果。

(二)我的写作内容

好像很多事情都是“双刃剑”,在我坚持练笔时,确实让文笔和写作技能得到精进,只不过因为坚持用自己的方法去写文章,某些写作内容变得僵化了。在这里简单复盘一下。

我更多写的是散文。之所以写散文,是因为一直以来的练笔,都是给了自己一个题目,然后有感而发去破题,不断靠自己的发散思维,让内容充实起来,这样形成的文字,大多是散文。而这些散文多都是随笔的性质,想到的看到的内容,会随时出现在我的文字里。

也是得益于从前思考过一些理论内容,并看过理论书籍,让我能讲出一些理论知识,这样用在书评影评里,是比较合适的,所以一本书,一部电影,看过后,我基本上还是能输出一些理论观点的。

当然,我也尝试去写小说,但毕竟因为散文随笔比较多,就因为把控不了情节,刻画不出人物,也就不擅长编故事。去年到现在写过两篇小说,目前还不知道经不经得起考验。反正在还没有写出被大家认可的精品前,我只能继续呆在这个想突破,却暂时突破不了的舒适圈里,写自己擅长的散文。

(三)我的写作习惯

最初自然是使用电脑,身为文职类工作人员,当然要熟练电脑操作,打字速度算是不错,尤其是坚持五笔打字,对键盘输入算是驾轻就熟了。不过自从家里电脑坏了,手机也越发先进,我就学会了手机打字,如今能使用手机坐在床头,一口气打出几千字也不在话下。直到这两年学会了语音输入法,试着解放双手,随便就能“喊”出很多字。当然,语音打字写完就要大幅度修改,多少还是感觉有些费事。

在时间安排上,我习惯了早上和晚上,也就是起床和睡觉前。这是上班族唯一能把控住的时间吧。早上醒来,头脑清醒,脑子里很多想法都能很快变成文字,而且还会产生很多在事后看来特别有意思的表达。而到了晚上,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,带着一点点疲倦开始写,写到困意上涌,然后睡觉总能睡得更香。除了早晚写作外,平时也会在手机备忘录里,写下一点点灵感,到晚上有空就整理,有时候一篇文章就是从这样一个举动开始的。

从四年前起,大概每天都写了超过一千字以上,从未有一天间断过(极少数几天确实有事不能写,也是提前写完),已经逐渐把写作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,刚开始确实艰难,到后来完全不觉得有什么问题。这应该是我养成的最好的习惯之一吧。或许不见得能写出多好的内容,也不见得会有那么多灵感,至少在我的手指在键盘上自由跳动的时候,内心总是充实快乐的。

三、写作计划

我总以计划赶不上变化为由,没有做太多计划安排。也是多年来奉行随心所欲和活在当下的想法,不去想未来的事情。

这次,我尝试想想计划,也只是做粗略的整理和评估。

首先是尽快在简书上拿到365天日更徽章,其实让我拿到1000日更徽章也应该能办到,只不过我会逐渐将目标从数量转为质量。目前想到的是,在坚持到500更之后,就要带着提高写作质量,写出精品的态度,去打磨作品,而非一味追求日更千字。

然后是散文质量的进一步提升。我一直写散文为主,正如上文所述,因为思维散乱,且缺少深度思考,用词和布局都没有太多讲究,导致我的散文质量一直不高。我会多看名家散文集,试着按照他们的方式去写,以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,也要尝试积累更多词汇,让表达更精准,最终更进一步,争取更多被伯乐推文。

最后是写作内容的转型。从前一直写散文,后来尝试写了几篇不太专业的影评和书评,好在还是被伯乐老师推荐了。在慢慢摸清楚这些题材的主要套路之后,纵然难以写出彩,至少写出一篇合格的文章没问题。但呆在这个舒适圈,也就停止进步了。所以我会尝试更多文种。我不擅长写小说,几个月前带着惶恐写了一篇投稿,居然通过了,可惜投稿冲突最终没有被推文很可惜,最近又写了一篇,会在近期发出去,而且以后还会努力写更多小说故事题材的文章。自认为想象力还不错,偶尔会有些奇怪的想法,或许这些能成为写故事的脑洞也不一定。

没有太具体的计划,只是一个指导思想,我会努力在实践中,找到一条最适合我走的路。

四、写作小结

每到一定时候,过去发生的事情都会在内心累积起来,产生一些想法,这时候积极面对,取其精华去其糟粕,总会得到更大收获。我小结如下。

(一)要坚持,也要提升技能。既然已经养成了写作习惯,那么坚持便是不用多强调的事,只不过为了让每一次写作都更有意义,就应该努力提高写作技能。从前总以为不断去写就好,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上,慢慢朝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拓展,现在看来虽然根基会牢固,但步调还是太慢。应该更多去尝试自己不熟悉,不擅长的东西,以此来探寻自己的不足,然后用刻意练习去弥补。

(二)要效率,也要把握节奏。我有一个说不上好,也说不上不好的习惯。就是写东西会比较快。平日工作中的文字材料,一定能用相对较短时间勉勉强强完成了。但这样必然是出不了精品的,慢慢去推敲琢磨,不断去边思考边写边改,将生活中捕捉到的灵感,放置在文章里,这样的文章总会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,具有更顽强的生命力。

(三)要完成,也要不断修改。这是我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,不喜欢修改,只要开始写就一气呵成,写完后,最多修改一遍错别字和语病,然后就发布了,再也没有多余的修改。现在我慢慢懂了,修改不仅是为了让文章更好,也是给自己一次提升的机会,在修改中,作者会深入思考自己的表达,发现存在的问题,相当于在不断自我审视中,完善文章,同时完善自我。所以,修改很重要,以后应该用更多时间去修改文章。

(四)要输出,也要坚持积累。我的文章很少锁文,可能就是自己写得太平了,过于保守。使用的都是些熟悉的字词,当然不会有问题。但正如躺着就不会摔跤,呆在家里就绝对安全一样,在得到稳定的同时,也失去了更多突破的机会。那么,当自己的表达逐渐固化,词汇量捉襟见肘的时候,我更应该注重新的积累了,那就要不断翻阅各种文章作品,以积累更多字词和表达方式,将之融入到我的表达体系当中。相信这样总能让我又更准确更丰富的表达。

三个小时将自己此时心中所想都写出来了,算是整理出了一条思路,此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明悟,希望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,能将上述内容带入,真正实现自己写作能力的升级。

对我来说,作茧自缚是必然的经历,而破茧成蝶则要看是否有勇气和毅力走出那未知的一步…

©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
  • 序言:七十年代末,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,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,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,老刑警刘岩,带你破解...
    沈念sama阅读 160,999评论 4 368
  • 序言: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,死亡现场离奇诡异,居然都是意外死亡,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,发现死者居然都...
    沈念sama阅读 68,102评论 1 302
  • 文/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,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,“玉大人,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。” “怎么了?”我有些...
   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0,709评论 0 250
  • 文/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,是天一观的道长。 经常有香客问我,道长,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? 我笑而不...
   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,439评论 0 217
  •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,我火速办了婚礼,结果婚礼上,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。我一直安慰自己,他们只是感情好,可当我...
    茶点故事阅读 52,846评论 3 294
  • 文/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。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,像睡着了一般。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。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,一...
   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,881评论 1 224
  • 那天,我揣着相机与录音,去河边找鬼。 笑死,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,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。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,决...
    沈念sama阅读 32,062评论 2 317
  • 文/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,长吁一口气:“原来是场噩梦啊……” “哼!你这毒妇竟也来了?”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,我...
   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,783评论 0 205
  • 序言: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,失踪者是张志新(化名)和其女友刘颖,没想到半个月后,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,经...
    沈念sama阅读 34,517评论 1 248
  •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,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…… 初始之章·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...
    茶点故事阅读 30,762评论 2 253
  •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,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。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。...
    茶点故事阅读 32,241评论 1 264
  • 序言: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,死状恐怖,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,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,我是刑警宁泽,带...
    沈念sama阅读 28,568评论 3 260
  •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,位于F岛的核电站,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,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。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,却给世界环境...
    茶点故事阅读 33,236评论 3 241
  • 文/蒙蒙 一、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。 院中可真热闹,春花似锦、人声如沸。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“春日...
   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,145评论 0 8
  • 文/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。三九已至,却和暖如春,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,已是汗流浃背。 一阵脚步声响...
   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,941评论 0 201
  •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,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…… 1. 我叫王不留,地道东北人。 一个月前我还...
    沈念sama阅读 35,965评论 2 283
  • 正文 我出身青楼,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,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。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,可洞房花烛夜当晚...
    茶点故事阅读 35,802评论 2 275

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